后悔不及的成语故事


后悔不及

拼音hòu huǐ bù jí

基本解释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出处《左传 哀公六年》:“既成谋矣,何及其未作也,先诸?作而后悔,亦无及也。”


后悔不及的典故

春秋时期,齐景公病重,让国惠子、高昭子帮助公子荼当上国君。齐景公死,其他公子分别逃往卫国、鲁国等地。齐国的陈乞想杀死国惠子和高昭子,从中挑拨他们与大夫们的关系,说不消灭他们就会后悔莫及,因此挑起了战争。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后悔不及)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天旋地转 唐 元稹《望云雅马歌》:“天旋地转日再中,天子却坐明光宫。”
反哺之私 晋 成公绥《乌赋》:“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
顺口溜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六章:“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几句顺口溜形象地概括了眼下的形势:上面放,下面望,中间有些顶门杠!”
以小见大 老舍《赵子曰》:“这样的事实不能算他的重要建设,可是以小见大,这几件小事不是没有完全了解新思潮的意义的人们所能办到的。”
自己人 钱钟书《围城》:“自己人之间,什么臭架子、坏脾气都行;笑容愈亲密,礼貌愈周到,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
顾影弄姿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二姊葛氏,为人狡黠善辨,顾影弄姿,貌不及江城,而悍妒忌与埒。姊妹相逢无他语,惟各以阃威自鸣得意。”
作乱犯上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21回:“智者称为伐罪吊民,愚者即指为作乱犯上。”
偃旗息鼓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赵云传》:“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今是昨非 晋 陶潜《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