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死犹生的成语故事


虽死犹生

拼音suī sǐ yóu shēng

基本解释犹:如同。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

出处晋 常璩《汉中士女志 文姬》:“先公为汉忠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虽死犹生的典故

北魏孝文帝元宏的弟弟,咸阳王元禧积极配合孝文帝的改革,加强与汉人的联系,受元宏的遗诏辅佐少主元恪。元禧渐渐居功自傲,图谋反叛,阴谋败露,只好带着尹龙虎出逃。尹龙虎愿意与他共患难,认为为他去死是虽死犹生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虽死犹生)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谈笑风生 宋 辛弃疾《念奴娇 赠夏成玉》词:“遐想后日蛾眉,两山横黛,谈笑风生颊。”
不屑一顾 明 方孝儒《送吏部外郎龚彦佐序》:“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顾视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富贵骄人 《陈书 鲁悉达传》:“悉达虽仗义任侠,不以富贵骄人。”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谦受益,满招损 明·沈采《千金记·延访》:“谦受益,满招损。”
寿元无量 元·吴昌龄《东坡梦》第四折:“爇龙涎一炷透苍穹,祝吾生寿元无量。”
行不顾言 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
度己失期
钻木取火 唐·慧能《坛经·疑问品》:“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