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问津的成语故事


不敢问津

拼音bù gǎn wèn jīn

基本解释问津:询问渡口,问路。指高贵的、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长沮桀溺藕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暂未找到成语不敢问津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敢问津)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含辛茹苦 宋 苏轼《中和胜相院记》:“无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万亿生而后成。”
本位主义 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六)本位主义,一切只知道为四军打算,不知道武装地方群众是红军的重要任务之一。”
残花败柳 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三折:“休把似残花败柳冤仇结,我与你生男长女填还彻,指望生则同衾,死则共穴。”
苦尽甘来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四折:“受彻了牢狱灾,今日个苦尽甘来。”
冰解的破 清 曾国藩《<经史百家简编>序》:“惟校雠之学,我朝独为卓绝,干嘉间巨儒辈出,讲求音声故训,校勘疑误,冰解的破,度越前世矣。”
一视同仁 唐 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患难与共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结党营私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戊申封事》:“宰相植党营私,孤负任使。”
三人行,必有我师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不三不四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可见元宵之夜,趁着喧闹丛中干那不三不四勾当的,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