趑趄不前的成语故事


趑趄不前

拼音zī jū bù qián

基本解释迟疑畏缩;不敢向前(趑趄:想往前走又不敢的样子。)。

出处《梁书 武帝纪》:“距义阳百余里,众以魏军盛,趑趄莫敢前。”


暂未找到成语趑趄不前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趑趄不前)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痛痛快快 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依我看来,泰山是五岳之一,既然来到此地,索兴痛痛快快的逛一下子。”
坚强不屈 荀况《荀子 法行》:“坚刚而不屈,义也。”
秋水伊人 《诗经 秦风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严刑峻法 东汉 班固《汉书 丙吉传》:“后遭条狱之诏,吉扞拒大难,不避严刑峻法。”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解》:“度恕者,度之于己也。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压岁钱 清·曹雪芹《红楼梦》:“两府男妇小厮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礼毕,散押岁钱、荷包、金银锞,摆上合欢宴来。”
天昏地暗 唐 韩愈《龙移》:“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人心归向 《晋书·熊远传》:“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临危受命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兵荒马乱 明 李唐宾《梧桐叶》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