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自危的成语故事

拼音rén rén zì wēi
基本解释每一个人都感到随时有危险出现而恐惧不安。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斯列传》:“法令诛罚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
人人自危的典故
公元前209年,秦始皇在出巡途中得了重病。临终前,他命令中东府赵高写诏书,要公子扶苏速回咸阳奔丧。赵高却扣下遗诏,与秦始皇小儿子胡亥进行密谋。他们伪造遗诏,说秦始皇立胡亥为太子,逼令扶苏和大将蒙恬自杀。阴谋得逞,胡亥当了皇帝,称秦二世。胡亥拜赵高为郎中令,朝中政事全由赵高把持。胡亥和赵高生怕别人不服,制订了更加严酷的刑法。他们还大杀信不过的人,首先杀死了蒙恬的弟弟蒙毅。胡亥又将12个兄弟和10个姐妹一起杀掉。受牵连而被杀的无法计数。
由于秦二世昏庸残暴,法令苛严,大臣们个个提心吊胆,人人自危,朝廷一片混乱。公元前207年,秦王朝终于被农民起义军推翻。后来,人们以“人人自危”作成语,形容每个人都感到自己有危险,不安全。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人人自危)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声东击西 | 唐 杜佑《通典 兵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
不登大雅之堂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部评话,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
悬而未决 | 孙中山《救国之急务》:“已将一切问题决定,惟有如何处置国会一层,悬而未决。” |
必由之路 |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宋 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认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 |
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 | 清·张岱《与祁世培》:“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缅焉呈面,公姑具眼,是妍是丑,其必有以区别之也。” |
安眉带眼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8回:“你也是安眉带眼的人,直须要我开口说。” |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30回:“兄弟阋墙,外御其侮。蜗角纷争,惟利是务。” |
进谗害贤 | |
龙争虎斗 | 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文武每我不信你敢差排吕太后,枉以后龙争虎斗,都是俺鸾交凤友。” |
马牛其风 | 《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远去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