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无聊赖的成语故事


百无聊赖

拼音bǎi wú liáo lài

基本解释百:泛指多;各个方面;聊赖:凭借;指生活或感情上的寄托。指生活中思想感情没有依托;精神空虚;感觉什么都没意思。指精神无所寄托。

出处傅専《阁夜》诗:“百无聊赖作词人,尽许闲愁集一身。”


百无聊赖的典故

东汉末年,军阀公孙瓒盘踞蓟州,袁绍想消灭公孙瓒,故意散布谣言说易州城易守难攻,公孙瓒迁都易州城,大量修筑工事。袁绍大军围困易州,公孙瓒暗中庆幸占据了有利地形,但时间一长就百无聊赖,士气低落,被袁绍挖通地道进城占领。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百无聊赖)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高耸入云 刘伯承《回忆长征》:“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
自我批评 邓小平《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我们不但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还要有批评的精神。”
默不做声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刘峰默不做声,顺着梯子下了几阶,又回身关好柜底板。”
难以置信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当真把我的名字牵连到这个不名誉的嫌疑上面,一时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物腐虫生 宋 苏轼《范增论》:“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进本退末 西汉 桓宽《盐铁论 本议》:“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疙里疙瘩 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五回:“滋着一脸的泥,破僧衣,短袖缺领,腰系丝绦,疙里疙瘩,光着两只脚,拖一双破草鞋。”
仁义道德 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知其不可而为之 《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官僚主义 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第二,动员群众的方式,不应该是官僚主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