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池学书的成语故事

拼音lín chí xué shū
基本解释临:靠近,挨着。指刻苦练习书法。
出处《晋书 卫恒传》:“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甚巧。凡家之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临池学书的典故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让儿子王献之从小学习练字。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王献之写“大”字让父亲检查,父亲在字上加上一点成为“太”,他跑去问母亲,母亲告诉他只有一点才是真功夫。于是王献之守在家里18个大水缸边练习写字。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临池学书)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重整旗鼓 | 宋 克勤《圆悟佛果禅师语录》第17卷:“法灯重整枪旗,再装甲胄。” |
奇花异草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0回:“命周贾于绛州城内,起一座花园,遍求奇花异草,种植其中。” |
有两下子 | 欧阳山《三家巷》:“蒋介石这个角色还是有两下子的。” |
物阜民安 | 《后汉书·刘陶传》:“夫欲民殷财阜,要在止役禁夺。” |
空空荡荡 | 浩然《艳阳天》第121章:“屋子里空空荡荡,冷冷清清。” |
目光短浅 |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一章:“这位精明的庄稼人思前想后,竟得出了一个目光短浅的结论。” |
取长补短 | 《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
蠢蠢欲动 | 南朝 宋 刘敬叔《异苑 句容水脉》:“掘得一黑物,无有首尾,形如数百斛舡,长数十丈,蠢蠢而动。” |
寸步不离 | 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夫妻相重,寸步不相离。” |
人心归向 | 《晋书·熊远传》:“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