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山振虎的成语故事


敲山振虎

拼音qiāo shān zhèn hǔ

基本解释谓故意示警,使人震动。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这要不用个敲山振虎的主意,怎的是个了当?”


暂未找到成语敲山振虎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敲山振虎)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墨守成规 清 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朱尝墨守以为准的也。”
迟疑不决 《隋书 段文振传》:“迟疑不决,非上策也。”
期颐之寿 《南齐书·禇炫传》:“使渊作中书郎而死,不当是一名士邪!名德不昌,遂令有期颐之寿。”
坚强不屈 荀况《荀子 法行》:“坚刚而不屈,义也。”
陌路相逢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八回:“我与你家小姐陌路相逢,欲言恩,恩深难言;欲言情,又无情可言。”
秣马厉兵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六年》:“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
照葫芦画瓢 宋·魏泰《东轩笔录》第一卷:“太祖笑曰:‘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
功成名就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爱才如渴 清·叶燮《原诗·外篇上》:“嫉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
通都大邑 唐 韩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屈强之间,而不知为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