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彝周鼎的成语故事


商彝周鼎

拼音shāng yí zhōu dǐng

基本解释彝、鼎: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等礼器。商周的青铜礼器。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

出处明 沈榜《宛署杂记 古墨斋》:“得其片言只字,自令旷心怡神,非必商彝周鼎之为宝也。”


暂未找到成语商彝周鼎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商彝周鼎)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上气不接下气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七回:“一霎时漂流数百里外,直把一个好义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气不接下气。”
五花大绑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第二部二:“顺着捆来横着绑,五花大绑吊在二梁上。”
靡所底止 《诗经·小雅·祈父》:“胡转予于恤,靡所底止。”
余波未平
正身明法 《晋书 元帝纪》:“二千石令长当袛奉旧宪,正身明法,抑齐豪强,存恤孤独,隐实户口,劝课农桑。”
斗唇合舌 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上:“韩三十五老大汉向同年觅得一副使,而更学斗唇合舌。”
视微知着
连编累牍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回:“虽终日兀坐车中,不发一语,其实连编累牍也写不了他胸中情绪。”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那妮子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怎当他只留支剌信口开合。”
出头露面 明 施耐庵《水浒传》:“孙二娘从小出头露面,况是过来人,惯家儿,也不害什么羞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