觳觫伏罪的成语故事


觳觫伏罪

拼音hú sù fú zuì

基本解释觳觫:恐惧得发抖的样子。指惶恐认罪。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上》:“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暂未找到成语觳觫伏罪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觳觫伏罪)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回心转意 元 高则诚《琵琶记》第31出:“怕你爹爹也有回心转意时节,且更耐看如何?”
老奸巨猾 《宋史·食货志上》:“老奸巨猾;匿身州县;舞法扰民;盖甚至前日。”
横眉冷对千夫指 鲁迅《自嘲》:“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乌合之众 管仲《管子》:“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
算无遗策 《晋书 桓玄传》:“自谓经略指授,算无遗策。”
功成名就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铁面无私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我想必得你去作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
以弱制强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刚》:“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永垂不朽 《魏书 高祖纪下》:“虽不足纲范万度,永垂不朽,且可释滞目前,厘整时务。”
将寡兵微 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三折:“然刘备将寡兵微,我则彼立刘朝,复兴汉世,非小官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