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行不悖的成语故事


并行不悖

拼音bìng xíng bù bèi

基本解释悖:违背;抵触。两种事物同时进行;没有什么冲突。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暂未找到成语并行不悖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并行不悖)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二百五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3回:“原来他是一个江南不第秀才,捐了个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
高耸入云 刘伯承《回忆长征》:“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
将计就计 元 李文蔚《张子房圯桥进履》:“将计就计,不好则说是好。”
褒善贬恶 宋 邵博《闻见后录》第21卷:“惟有三四寸竹管子,向口角头褒善贬恶,使善人贵、恶人贱,善人生、恶人死,须是由我始得。”
空穴来风 战国 楚 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刻骨铭心 唐 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安安静静 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45回:“只见匡胤睡在床上,安安静静,那顶门内透出一条赤色真龙。”
漏洞百出 姚雪垠《<歧路灯>序》:“我们从《歧路灯》中感到亲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而是各种世俗人物,同时也看出来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
不得而知 唐 韩愈《争臣论》:“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
闭关自守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闭门自守,又坐邻伍铸钱挟铜,奸吏因以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