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止失措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措:安放,放置。举动失常,不知如何办才好。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8回:“睿闻知两处危急,举止失措,甚是惊慌。”
例子季羡林《那提心吊胆的一年》:“有的就神色仓皇,举止失措。”
基础信息
拼音jǔ zhǐ shī cuò
注音ㄐㄨˇ ㄓˇ ㄕ ㄘㄨㄛˋ
繁体舉止失措
感情举止失措是贬义词。
用法作谓语、状语;指人慌乱。
近义词手足无措
反义词举止大方
英语step out of line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放牛归马(意思解释)
- 百川归海(意思解释)
- 取长补短(意思解释)
- 黄台之瓜(意思解释)
- 掉舌鼓唇(意思解释)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意思解释)
- 列风淫雨(意思解释)
- 可想而知(意思解释)
- 铁面无私(意思解释)
- 半吊子(意思解释)
- 棋逢敌手,将遇良才(意思解释)
- 战天斗地(意思解释)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意思解释)
- 共商国是(意思解释)
- 不可磨灭(意思解释)
- 分门别类(意思解释)
- 古往今来(意思解释)
- 目无全牛(意思解释)
- 超然物外(意思解释)
-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意思解释)
- 气味相投(意思解释)
- 临危授命(意思解释)
- 转弯磨角(意思解释)
- 倒悬之急(意思解释)
- 牛星织女(意思解释)
- 古来今往(意思解释)
- 十八层地狱(意思解释)
- 神经过敏(意思解释)
※ 举止失措的意思解释、举止失措是什么意思由学术谜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别财异居 | 指各蓄家产,另立门户。 |
秋高气和 | 形容秋空高朗、天气晴和。 |
烽火连年 |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指战火连年不断。 |
卬首信眉 | 信,通“伸”。昂首伸眉。形容意气昂扬,不随波逐流。 |
蠢蠢欲动 | 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形容像虫子一样开始动弹。比喻敌人策划准备进攻;或坏人准备捣乱破坏。 |
四书五经 |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
香草美人 | 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 |
自强不息 | 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步。息:停止。 |
天昏地暗 | 天色昏黄不清;大地黑暗不明。多指云雾遮蔽日月或风沙漫天的景象。昏:昏暗。 |
春山如笑 | 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
营私舞弊 | 营:谋求;舞:玩弄;弊:坏事。为了谋求私利而玩弄欺骗手段;违法乱纪。 |
倒冠落佩 | 冠:帽子;佩:佩玉。这里指官服。脱下帽子,摘去佩玉。形容辞官还乡。 |
亲上成亲 | 谓原是亲戚,又再结姻亲。 |
救经引足 | 经:自缢,上吊;引:拉;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做的事与愿望相违背。 |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 | 阋:争吵;墙:门屏;御:抵御。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一致对外。 |
匡谬正俗 | 纠正错误,矫正陋习。 |
峨峨洋洋 | 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动魄惊心 |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
平地一声雷 | 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
孜孜不倦 |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
绵里藏针 | 绵絮里边藏着针。比喻外表温柔;内心尖刻厉害;也比喻柔中有刚。 |
清风劲节 | 喻人品纯洁,节操坚贞。 |
胆大心小 | 形容办事果断,考虑周密。 |
绿林强盗 | 指山林的强盗。 |
祝哽祝噎 | 祝:祷祝;哽、噎:食物堵住食道。古代帝王敬老、养老的表示:请年老致仕者饮酒吃饭,设置专人祷祝他们不哽不噎。 |
老牛舐犊 | 舐:舔;犊:小牛。老牛舔着小牛。比喻做父母的怜爱儿女。 |
色厉内荏 | 色:神色;历:历害;内:内心。荏:软弱;怯懦。形容外表严厉强硬;内心怯懦软弱。 |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 原本指无力与敌人对抗;最好是避开。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