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刀避箭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畏:害怕,畏惧。比喻遇战事退缩不前。
出处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我养军千日,用军一时。空有满朝文武,那一个与我退的番兵?都是些畏刀避箭的。”
例子清·无名氏《刘公案》第76回:“丈夫做事要留名,畏刀避箭非男子。”
基础信息
拼音wèi dāo bì jiàn
注音ㄨㄟˋ ㄉㄠ ㄅ一ˋ ㄐ一ㄢˋ
感情畏刀避箭是贬义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隈刀避箭
反义词冲锋陷阵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物美价廉(意思解释)
- 空空荡荡(意思解释)
- 隔靴搔痒(意思解释)
- 压岁钱(意思解释)
- 胆如斗大(意思解释)
- 昂首挺胸(意思解释)
- 风流才子(意思解释)
- 三人行,必有我师(意思解释)
- 旁征博引(意思解释)
- 止沸益薪(意思解释)
- 寿元无量(意思解释)
- 火烛银花(意思解释)
- 酒能乱性(意思解释)
- 鸡胸龟背(意思解释)
- 今是昨非(意思解释)
- 融会贯通(意思解释)
- 款学寡闻(意思解释)
- 敢不承命(意思解释)
- 摧身碎首(意思解释)
- 皮笑肉不笑(意思解释)
- 材雄德茂(意思解释)
- 平地一声雷(意思解释)
- 屡试不爽(意思解释)
- 绿林强盗(意思解释)
- 爱毛反裘(意思解释)
- 背乡离井(意思解释)
- 出师不利(意思解释)
- 寥寥无几(意思解释)
※ 畏刀避箭的意思解释、畏刀避箭是什么意思由学术谜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魑魅魍魉 | 魑魅:也作“螭魅”;古代传说中山里湖沼里的鬼怪妖精;魍魉:亦作“罔两”;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指害人的鬼怪。后用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原作“魑魅罔两”。 |
草衣木食 | 木:树。编草为衣,以树木果实为食。形容衣食简单,生活清苦。 |
经史子集 | 经:经书,儒家经典;史:史书;子:诸子百家著作;集:文集。指古代的经典著作。泛指古代典籍。 |
风驰电掣 | 弛:快跑;掣:闪过。像风奔驰;像电闪过。形容非常迅速;急闪而过。也作“风驰电赴”。 |
狐死首丘 | 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
荒淫无耻 | 荒淫:贪酒好色。生活糜烂;不知羞耻。 |
雪兆丰年 | 谓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 |
八荒之外 | 八面荒远的地方以外。形容极其旷远。 |
故步不离 | 故步:旧的步法。比喻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上进。 |
偃旗息鼓 | 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 |
吃不了兜着走 | 比喻不能承受或担当。 |
团团转 | 回环旋转,形容不知道怎么办好。 |
弟子孩儿 | 弟子:歌妓,妓女。婊子养的。 |
不能自拔 | 拔:摆脱。不能将自己拔出来。指陷进很深的境地;难以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 |
三十三天 | 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
经史百子 | 经:经学,经书,儒家经典著作。史:史学,史书。百子:诸子百家之学。旧指各个方面的很需要学问。 |
举直错枉 | 举:选拔。直:正直,指正直之人。错:通“措”,废弃,放弃。枉:弯曲,比喻邪恶之人。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邪佞人。亦作“举直厝枉”、“举直措枉”。 |
将夺固与 | 要想得到,必先给予。固,同“姑”。 |
不可磨灭 | 磨灭:指痕迹、印象、功绩、事实、道理等;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逐渐消失。形容永远不会消失。 |
共为唇齿 | 比喻互相辅助。 |
扪心自问 | 扪:按;摸;心:胸口。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指自我反思;醒悟。 |
凡夫俗子 | 泛指平庸的人。 |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 | 征:征战;荡:扫荡。形容转战南北,奋勇杀敌。 |
迫不得已 | 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
屡试不爽 | 屡次试验都不错。 |
绿林强盗 | 指山林的强盗。 |
臭名昭著 | 名:名声;昭著:显著;明显。坏名声谁都知道。 |
字斟句酌 | 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说话、作文章严谨慎重。斟酌:考虑;推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