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观群怨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兴:联想;观:观察;群:合群;怨:怨恨。古人认为读《诗经》可以培养人的四种能力。后泛指诗的社会功能。
出处《论语 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例子明·顾起元《竹浪斋诗序》:“欲如古之所谓兴观群怨多识者,杳然不可复得于篇什内矣。”
基础信息
拼音xìng guān qún yuàn
注音ㄒ一ㄥˋ ㄍㄨㄢ ㄑㄨㄣˊ ㄩㄢˋ
繁体興觀羣怨
感情兴观群怨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意思解释)
- 逍遥法外(意思解释)
- 老实巴交(意思解释)
- 见风是雨(意思解释)
-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意思解释)
- 德重恩弘(意思解释)
- 没颠没倒(意思解释)
- 嘘寒问暖(意思解释)
- 尽信书不如无书(意思解释)
- 无妄之灾(意思解释)
- 物腐虫生(意思解释)
- 遗形藏志(意思解释)
- 仰屋著书(意思解释)
- 言而无信(意思解释)
- 三长两短(意思解释)
- 极重不反(意思解释)
- 毁于一旦(意思解释)
- 遁入空门(意思解释)
- 化鸱为凤(意思解释)
- 有权有势(意思解释)
- 雄心壮志(意思解释)
- 连珠炮(意思解释)
- 黄雀衔环(意思解释)
- 拔茅连茹(意思解释)
- 不能自拔(意思解释)
- 牛刀小试(意思解释)
- 分工合作(意思解释)
- 遗世绝俗(意思解释)
※ 兴观群怨的意思解释、兴观群怨是什么意思由学术谜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一本正经 | 正经:庄重;正派。形容态度规矩而庄重。 |
及时应令 | 与季节时令相适应。 |
俯拾即是 | 俯:低头;弯腰;即:就。一弯腰就可捡得;到处都是。形容为数很多;极容易得到。 |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 阋:争吵;墙: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 |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 牛后:牛的肛门。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
志在千里 | 形容志向远大。 |
龙腾虎跃 | 腾、跃:跳起;跳跃。像龙那样飞腾;像虎那样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也作“龙跳虎跃。” |
惊心动魄 | 原指作品文辞优美;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形容令人震惊、感动、紧张之极。 |
倒悬之危 | 倒悬:象人被倒挂着一样。比喻处境极端困难。 |
同心合力 |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
稳操胜券 | 稳:稳当地;操:拿着;掌握。稳稳地拿着胜利的凭证。比喻有胜利的把握。 |
过而能改 | 有了错误就能改正。 |
供不应求 | 供应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供:供应。 |
望而生畏 | 看着就害怕。生畏:害怕。 |
民不畏死 | 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
正人君子 | 旧时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 |
一鼻子灰 | 比喻碰壁或受斥责。《红楼梦》五五回:“幸而平姐姐在这里,没得臊一鼻子灰,趁早知会他们去。” |
黑不溜秋 | 形容黑得很难看。 |
三十三天 | 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
令人作呕 | 呕:想吐;恶心。形容使人厌恶。 |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 比喻做事情敷衍消极,混一天算一天,没有积极主动的精神。 |
摧身碎首 | 即粉身碎骨。 |
一鼓作气 |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
龙驭上宾 |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
离奇古怪 | 十分奇特少见 |
立地书橱 |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
尽诚竭节 | 诚:忠诚。节:气节,义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亦作“尽节竭诚”、“尽心竭诚”、“尽忠竭力”、“尽忠竭诚”、“尽忠竭节”、“竭忠尽节”。 |
清风劲节 | 喻人品纯洁,节操坚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