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瞽引瞽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让盲人给盲人引路。比喻让愚昧无知的人去引导愚昧无知的人,只能使其更加迷惑。
出处太平天国·洪秀全《原道觉世训》:“怪人佛老之徒出,自中魔计,以瞽引瞽,讹人以不可知之事,以售己诈……兼之魔鬼入心,遂造出无数怪诞邪说,迷惑害累世人。”
例子迨至妖胡窃天国,以瞽引瞽害愈深。中国近台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醒世文》
基础信息
拼音yǐ gǔ yǐn gǔ
注音一ˇ ㄍㄨˇ 一ㄣˇ ㄍㄨˇ
感情以瞽引瞽是贬义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明若观火(意思解释)
- 卬首信眉(意思解释)
- 首身分离(意思解释)
- 举世混浊(意思解释)
- 当仁不让(意思解释)
- 玉卮无当(意思解释)
- 古色古香(意思解释)
- 神采奕奕(意思解释)
- 路无拾遗(意思解释)
- 语短情长(意思解释)
- 倦鸟知还(意思解释)
- 昂藏七尺(意思解释)
- 室徒四壁(意思解释)
- 不能自拔(意思解释)
- 生公说法(意思解释)
- 美人迟暮(意思解释)
- 迭床架屋(意思解释)
- 散带衡门(意思解释)
- 善善恶恶(意思解释)
- 足衣足食(意思解释)
- 空腹高心(意思解释)
- 会少离多(意思解释)
- 了如指掌(意思解释)
- 细水长流(意思解释)
- 慌不择路(意思解释)
- 麻木不仁(意思解释)
- 家常便饭(意思解释)
- 大势所趋(意思解释)
※ 以瞽引瞽的意思解释、以瞽引瞽是什么意思由学术谜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女娲补天 | 女娲:传说中上古女帝名。有说是伏羲的妹妹;有说是伏羲的妻子。相传共工氏祝融败;斗触不周天;天柱折;地维缺;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
一丝不苟 | 苟:苟且。丝毫也不马虎。形容办事极为认真。 |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 | 让:推辞,拒绝。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
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 饱:吃足;终日:整天。整天吃得饱饱的,什么事也不干。 |
形神不全 | 形:形体;神:精神。形象和精神不能保全。泛指精神形象不完美。 |
繁文缛节 | 文;节:旧时指礼节;缛:繁重。繁琐过多的礼节、仪式。也指繁琐多余的事项或手续。 |
止沸益薪 | 谓本欲止水沸腾,却反而在锅下加柴。喻所做与本来愿望相反。 |
到此为止 | 以这里为界限。 |
不得而知 | 得:能够。无从知道。 |
囊萤照雪 | 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
不到黄河心不死 | 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
有权有势 | 势:地位和权力。既有权力,又有地位。 |
敷衍了事 | 敷衍:将就应付;不认真。了:了结。将就应付地把事办了。指做事不认真;缺乏责任心。 |
雨散风流 | 比喻离散。 |
度己失期 | 估计己经误了期限。 |
善游者溺 | 会游泳的人,往往淹死。比喻人自以为有某种本领,因此而惹祸。 |
融会贯通 | 融会:融合领会;贯通:透彻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 |
珠玉之论 | 形容精辟的言论,卓越的见解。 |
室迩人遥 | 见“室迩人远”。 |
牛刀小试 | 牛刀:宰牛的刀。用宰牛刀在小生物身上做试验。比喻有大本领而先在小事上略微施展一下。 |
将夺固与 | 要想得到,必先给予。固,同“姑”。 |
分工合作 | 众人各司其责,共同从事工作。 |
东施效颦 | 美女西施因病皱眉;显得更美。邻里丑女(后称东施);机械地模仿;也皱起眉头;结果这副苦相使她显得更丑(效:模仿;颦:皱眉头)。比喻不顾具体条件;不加分析地胡乱摹仿别人;结果适得其反;显得可笑。 |
立地书橱 |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
勤学苦练 |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
胆大心小 | 形容办事果断,考虑周密。 |
笑貌声音 | 笑貌:表情;声音:谈吐。指人的言谈、态度等。 |
双柑斗酒 | 比喻春天游玩胜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