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母投杼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曾参的母亲听到“曾参杀人”的传闻接连三次,便信以为真,投杼而走,谓流言可畏。
出处《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例子联以不明,虽有曾母投杼之疑,犹冀言者不信,以为国福。(《三国志 吴书 孙权传》)
基础信息
拼音zēng mǔ tóu zhù
注音ㄗㄥ ㄇㄨˇ ㄊㄡˊ ㄓㄨˋ
感情曾母投杼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流言可畏。
近义词曾参杀人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条条大路通罗马(意思解释)
- 反哺之私(意思解释)
- 富贵骄人(意思解释)
- 物腐虫生(意思解释)
- 尾生之信(意思解释)
- 男女授受不亲(意思解释)
- 材轻德薄(意思解释)
- 没里没外(意思解释)
- 大千世界(意思解释)
- 主明臣直(意思解释)
- 连珠炮(意思解释)
- 妻儿老小(意思解释)
- 室徒四壁(意思解释)
- 有目共睹(意思解释)
- 半夜三更(意思解释)
- 无关紧要(意思解释)
- 胡子拉碴(意思解释)
- 一鼓作气(意思解释)
- 家破人亡(意思解释)
- 有求必应(意思解释)
- 引领翘首(意思解释)
- 心服口服(意思解释)
- 千真万确(意思解释)
- 足不出门(意思解释)
- 拨乱济危(意思解释)
- 骄傲自满(意思解释)
- 鞭辟入里(意思解释)
- 悲不自胜(意思解释)
※ 曾母投杼的意思解释、曾母投杼是什么意思由学术谜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安适如常 | 平安舒适像正常情况一样。 |
背腹受敌 | 指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 |
笃近举远 | 笃:忠实,厚道;举:举荐,选拔。对关系近的厚道,对关系远的举荐,指同等待人。 |
掉以轻心 | 掉:原意为摇摆;现只表示一种动作;无实义;轻心:漫不经心。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不认真当回事。 |
半吊子 | 肤浅的人。形容不通情理,说话随便,举止不沉稳的人。 |
户告人晓 | 让每家每人都知道。 |
吉光片羽 | 片羽:一片羽毛;指吉光身上的一小块毛皮;吉光: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毛皮为裘;入水数日不沉;入火不焦。比喻残存的极其珍贵的文物。 |
刀耕火种 | 指把草木烧成灰当作肥料;就地挖坑播下种子。指原始的农业耕作技术。也作“火耨刀耕”。 |
阳春白雪 |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
春去冬来 | 春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
刻不容缓 | 刻:片刻;容:容许;缓:延缓;耽搁。一刻也不容许延缓。形容形势十分紧迫。 |
地大物博 | 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
珠还合浦 |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
举止娴雅 | 娴:文雅。形容女子的姿态和风度娴静文雅。 |
会少离多 | 相会少,别离多。感慨人生聚散无常或别离之苦。 |
不可告人 | 不能告诉别人。多指见不得人的不光明、不正当的用心或行径。 |
坐怀不乱 | 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
出师不利 | 师:军队。利:顺利。出战不顺利。形容事情刚开始,就遭受败绩。 |
欧风美雨 | 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
避俗趋新 | 避:舍弃;趋:奔赴,趋向。指舍弃旧俗而追求新潮。 |
华不再扬 | 已开过的花,在一年里不会再开。比喻时间过去了不再回来。 |
改恶向善 | 指不再做恶,重新做好人。 |
大起大落 | 大幅度地起落。形容变化大。 |
出神入化 | 神:神妙;化:指化境;极高超的境界。超出神妙;进入化境。形容技艺达到非常高超的境界。 |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 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
烟消云散 | 消:消失;散:散去。像烟雾和云气一样消散。比喻消失得无影无踪。也作“云消雾散”。 |
强人所难 | 强:勉强。勉强别人做不愿做或做不到的事情。 |
超凡入圣 | 凡:凡人;普通人。超越凡俗;进入圣贤境界。后来多指学术、技艺、修养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