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àn

拨乱


拼音bō luàn
注音ㄅㄛ ㄌㄨㄢˋ

繁体撥亂


拨乱

词语解释

拨乱[ bō luàn ]

⒈  平定祸乱。

⒉  治理乱政。

⒊  挑拨。

引证解释

⒈  平定祸乱。

《诗·大雅·江汉序》:“《江汉》, 尹吉甫 美 宣王 也。能兴衰拨乱,命 召公 平 淮夷。”
汉 荀悦 《汉纪·元帝纪上》:“及 光武 之际,拨乱之后,如此之比,宜无赦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劲兵鋭卒,拨乱之神物也,用者非明哲,则速自焚之祸焉。”
唐 刘知几 《史通·断限》:“魏武 乘时拨乱,电扫羣雄。”

⒉  治理乱政。

三国 魏 曹操 《以高柔为理曹掾令》:“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明史·冯恩传》:“大学士 李时 小心谦抑,解棼拨乱非其所长。”

⒊  挑拨。

《红楼梦》第一回:“故假捏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添一小人拨乱其间,如戏中的小丑一般。”

国语辞典

拨乱[ bō luàn ]

⒈  平定祸乱。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逮光武拨乱,留意斯文,而造次喜怒,时或偏滥。」

⒉  挑拨离间。

《红楼梦·第一回》:「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

挑拨

分字解释


※ "拨乱"的意思解释、拨乱是什么意思由学术谜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身为一个领导者,负有拨乱反正的职责。

2.所以,每当我没有如她预期那样达到阶段性目标,她就会拼命地想“拨乱返正”。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蔚然成风。

4.圣德也;拨乱反正,济国宁人,六合八纮,同文共轨,神功也;玄酒陶匏,云和孤竹,禋祀上帝,尊极配天,大孝也;偃伯戢戈,正礼裁乐,纳民寿域,驱俗福林,至政也。

5.此时正是国家存亡危急之秋,我们都肩负着拨乱反正的严峻任务。

6.面对混乱的价值观,我们应该拨乱反正,而非同流合污。

7.经过拨乱反正之后,宪政体制终於走上了正轨。

8.此时正是国家存亡危急之秋,我们都肩负着拨乱反正的严峻任务。

9.如果周建华案有报复陷害的成分,可以有所调整;如果纯粹是造假的,那就要拨乱反正。

10.表扬好人好事,对於社会风气有拨乱反正的正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