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āng

康德


拼音kāng dé
注音ㄎㄤ ㄉㄜˊ

康德

词语解释

康德[ kāng dé ]

⒈  (1724—1804) 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理论的创始人。

Kant;

分字解释


※ "康德"的意思解释、康德是什么意思由学术谜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人就是现世上创造的最终目的,因为人乃是世上唯一无二的存在着能够形成目的的概念,是能够从一大堆有目的而形成的东西中,借助于他的理性,而构成目的的一个体系。康德

2.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康德

3.因为自己的幸福虽然是一个所有人(由于其本性的冲动)都具有的目的,但这个目的却永远不能被视为义务而不自相矛盾。每个人不可避免地已经自动想要的东西,就不属于义务的概念;因为义务是强制具有一个不乐意采纳的目的。所以,说人有义务全力促成其自己的幸福,是自相矛盾的。康德

4.羞怯是大自然的某种秘密,用来抑制放纵的欲望;它顺乎自然的召唤,却永远同善、德行和谐一致。康德

5.对孩子的要求,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加以拒绝,就应该给予满足;如果有不答应这种要求的理由,那就不允许他耍赖。一旦拒绝,就不要改变。康德

6.在20世纪关于数学基础的争论当中,直觉主义流派往往将康德认作是其理论的鼻祖。

7.大海之所以伟大,除了它美丽、壮阔、坦荡外,还有一种自我净化的功能。康德

8.只要你尽职尽责,人们都会由衷地对你尊敬。康德

9.孙中山双手接过这只珍贵的金怀表,想着恩师为营救自己不辞辛劳地四处奔波的大恩大德,心情十分激动,他向康德黎夫妇深深地鞠躬致谢。

10.教育最复杂的任务之一,就是把服从法律的强制性向教育孩子善于动用自己的自由权力结合起来。孩子只要不做有害于自己和他人的事,就应当让他们有行动的自由,不要硬去改变孩子的意愿。要让孩子懂得,他们只有为别人提供达到目的的可能性,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