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卫之音
词语解释
郑卫之音[ zhèng wèi zhī yīn ]
⒈ 春秋·战国时郑·卫两国的民间音乐。因不同于雅乐,曾被儒家斥为“乱世之音”。泛指淫靡的音乐。指靡丽的文风。
引证解释
⒈ 春秋 战国 时 郑 卫 两国的民间音乐。因不同于雅乐,曾被儒家斥为“乱世之音”。
引《礼记·乐记》:“郑 衞 之音,乱世之音也。”
⒉ 泛指淫靡的音乐。
引《后汉书·循吏传序》:“﹝ 光武 ﹞身衣大练,色无重采,耳不听 郑 衞 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家闲》:“出入无得入茶房酒肆,市巷之语、 郑 衞 之音,未尝一经於耳。”
⒊ 指靡丽的文风。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吾家世文章,甚为典正,不从流俗。
引梁 孝元 在藩邸时,撰《西府新文纪》,无一篇见録者,亦以不偶於世,无 郑 卫 之音故也。”
参见“郑声”。解释: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出处:《礼记·乐记》:“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惟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
国语辞典
郑卫之音[ zhèng wèi zhī yīn ]
⒈ 本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因儒家认为其音淫靡,不同于雅乐,故斥之为淫声。也作「郑卫之曲」、「郑卫之声」。
引《礼记·乐记》:「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
《汉书·卷二二·礼乐志》:「惟世俗奢泰文巧,而郑卫之音兴。」
近濮上之音 靡靡之音
最近近义词查询:
笑嘻嘻的近义词(xiào xī xī)
面前的近义词(miàn qián)
优待的近义词(yōu dài)
察看的近义词(chá kàn)
吹打的近义词(chuī dǎ)
楚楚可怜的近义词(chǔ chǔ kě lián)
半数的近义词(bàn shù)
分化的近义词(fēn huà)
馈遗的近义词(kuì yí)
生机的近义词(shēng jī)
保险的近义词(bǎo xiǎn)
受命的近义词(shòu mìng)
时光的近义词(shí guāng)
动听的近义词(dòng tīng)
民风的近义词(mín fēng)
不成的近义词(bù chéng)
正统的近义词(zhèng tǒng)
领会的近义词(lǐng huì)
过期的近义词(guò qī)
违法的近义词(wéi fǎ)
好多的近义词(hǎo duō)
东瀛的近义词(dōng yíng)
切合的近义词(qiè hé)
冬眠的近义词(dōng mián)
服装的近义词(fú zhuāng)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