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闻则诵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听过就能背出来。形容记忆力强。
出处《晋书·苻融载记》:“融聪辩明慧,下笔成章,至于谈玄论道,虽道安无以出之。耳闻则诵,过目不忘,时人拟之王粲。”
例子我希望有耳闻则诵的本事
基础信息
拼音ěr wén zé sòng
注音ㄦˇ ㄨㄣˊ ㄗㄜˊ ㄙㄨㄥˋ
繁体耳聞則誦
感情耳闻则诵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记忆力好。
近义词过目成诵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浑然一体(意思解释)
- 胡作非为(意思解释)
-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意思解释)
- 阿世取容(意思解释)
- 逸游自恣(意思解释)
- 费尽心机(意思解释)
- 如法炮制(意思解释)
- 推三阻四(意思解释)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意思解释)
- 大失所望(意思解释)
- 归十归一(意思解释)
- 绊脚石(意思解释)
- 室徒四壁(意思解释)
- 作壁上观(意思解释)
- 女扮男装(意思解释)
- 令人满意(意思解释)
- 遗世绝俗(意思解释)
- 风声鹤唳(意思解释)
- 亡命之徒(意思解释)
- 一窍不通(意思解释)
- 散带衡门(意思解释)
- 孜孜不倦(意思解释)
- 饥不择食(意思解释)
- 时运亨通(意思解释)
- 无影无踪(意思解释)
- 匪夷所思(意思解释)
- 细水长流(意思解释)
- 偶语弃市(意思解释)
※ 耳闻则诵的意思解释、耳闻则诵是什么意思由学术谜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痛不欲生 | 悲痛得不想再活下去了。痛:悲痛;欲:想;打算。 |
反复无常 | 反复;颠过来倒过去;无常:没有常态。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的状态。形容变动不定或狡诈多变。 |
首身分离 | 首:头。头和身体分开了。指被砍头。 |
遗形藏志 | 超脱形骸,舍弃心性,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
名重一时 | 一时期内名声很大,受到广泛重视。亦作“名震一时”、“名得当时”、“名噪一时”、“名倾一时”。 |
争先恐后 | 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
兵荒马乱 | 兵、马:指战争;荒:荒乱。指社会秩序极端不安定。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混乱的情景。 |
十羊九牧 | 十头羊倒用九个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赋税剥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无所适从。 |
饭囊酒瓮 | 比喻只会吃饭喝酒,不会做事的人。 |
令人满意 | 指让人意愿得到满足。 |
春光明媚 | 明媚:鲜艳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十分美好。 |
将夺固与 | 要想得到,必先给予。固,同“姑”。 |
贤母良妻 | 见“贤妻良母”。 |
恐后争先 | 指害怕落后,追求上进。 |
地大物博 | 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
公子哥儿 | 指富贵人家只讲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子弟。 |
时运亨通 | 指时运好,诸事顺利。 |
无穷无尽 | 穷、尽:完。没有尽头;没有限度。 |
字斟句酌 | 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说话、作文章严谨慎重。斟酌:考虑;推敲。 |
以夷制夷 | 夷:旧时泛指外族或外国。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内部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 |
止戈兴仁 | 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战争,施行仁政。 |
河山之德 | 《诗·墉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妇人德容之美。 |
家常便饭 | 家中日常饭食。也比喻常见的、平常的事。 |
天下为一 | 一:统一。指国家统一 |
始终一贯 | 自始至终都一样。 |
变态百出 | 形容事物形态变化之多。 |
随俗雅化 | 随着时俗风尚恰到好处地改变装饰。 |
奸夫淫妇 | 指通奸的男人和放荡不羁的女人。指淫乱的男女。 |